

抄录一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许纪霖教授的旧访谈。
非典时刻的反思
访谈人:成庆 受访人:许纪霖
《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28日
成庆(以下简称“成”):这次的非
典疫情从广东的一个地方性事件演变为一个全国性规模的事件,无疑有很多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您对这次事件中发生的哪些情况印象非常深刻?
许纪霖(以下简称“许”):在这次非典的灾难面前,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知识分子通过签名和文章表达了各自的态度,有些态度是肯定政府的,而另外一些的态度是批评性的。我在想,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在危机时刻,除了立场和态度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反思。现在非典的疫情还没有结束,中华民族还继续在与非典病毒作艰苦的斗争。这虽然是一个公共卫生的危机,但在公共卫生危机的背后,事实上还潜伏着我们这个社会多少年来所积淀下来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
成:我在报刊媒体上看到很多关于非典方面的评论和报道,但是一般都是从公共卫生的危机角度出发的,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则是从政府职能出发的,而您所讲的从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角度反思非典疫情的文章则很少看到。
许:我想重点讨论一下至今为止还很少有人谈及的民族国家认同、社会自组织的建立和危机中的个人信念这三个问题。纯粹是偶然的原因,我个人在最近三年里,命运安排我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震撼全球的国家危机,一次是这次咱们中国的非典危机,另一次是2001年美国的九一一事件,那一年我刚好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与美国的民众一起经历了那场同样是突如其来的国家危机。今天我想通过比较这两场危机,提出我的一些反思,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 关于民族
许:首先我想谈一下危机下的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产生只是近一个多世纪里的事情,以前中国只有“国”和“天下”的观念,这个“国”指的是一家一姓的王朝,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有着确定主权、疆界以及特定文化传统的国家观念。“天下”这个观念按照儒家来看就是华夏文化传统,在传统士大夫看来,“天下”的观念是高于“国”的观念的,各方蛮夷只要接受华夏文化,都能成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现代的民族主义观念在欧洲也是19世纪的产物,按照民族主义理论的经典代表者盖尔纳 (Ernest Gellner) 的看法,民族主义的渊源在于现代性,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合法性原则之一(另一个原则是经济成长)。
民族主义意识通常是在危机时刻迸发的。法国人的现代民族认同是在保卫法兰西、高唱《马赛曲》中产生的。中国也是这样。最早是在1894 年甲午海战失败,刺激了梁启超等新派士大夫萌发了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认同。1919年巴黎和会的失败,又激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民族主义意识扩展到整个知识精英,特别是青年学生。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种民族国家的认同直到1937年日本侵略以后才开始产生,鬼子来了!才使得一般百姓感受到自己与国家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现代民族认同到抗战以后才普世化。1945年以后到现在,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基本上没有遭到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民族生存的整体没有受到威胁。但是,就在2003年的春天,中华民族再一次“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整个民族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是人类世界的敌人,而是未知世界的微生物病毒。但它像日本鬼子一样,如果民族不团结起来,我们就会受到它的统治和奴役,甚至毁灭我们整个民族!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时刻,是重构民族国家认同的最好契机。
成:我们可以看到,民族认同是一种被建构出来的意识形态,虽然它也依托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上面,但是它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来保持这种民族认同的长期性和稳固性。
许:民族国家的认同回应的是每一个国民的身份确认的问题。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权利自由主义将人抽象为权利的主体和理性的主体,但现实中的人不仅是理性人、权利人,同时也是有情感、有文化背景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民族国家的地域之中。他必须获得一种文化的和民族的归属感,否则无以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
美国这一民族是在独立战争中被想象和建构起来的,但共同体的想象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国旗、国歌等一套仪式不断地强化和巩固,否则很容易被淡忘。每隔四年的奥运会,美国人之所以如此疯狂,因为这是一次周期性的想象和复习民族认同的机会。九一一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民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达到了极点。他们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受到攻击的不是纽约,而是整个美国。他们急于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国家的忠诚。最直接简单的表达,就是每家每户悬挂星条旗。平日也有人挂国旗,一般这样的家庭被认为是保守派。但九一一之后,连自由派也在自己的家门口、汽车前挂国旗,通过这个象征性的举动表达他们在国家危机的时刻对共同体的忠诚和认同。
从美国回来以后,有很多人问我,美国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我说,不是自由,也不是民主,这些都没有超出我的想象,但美国作为一个政治社群,在危机时刻表现出来的一种超党派、超种族的社群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物资支援信息
a.丁香园(千万医务工作者的网上家园)平台汇总的物资求助信息:
《武汉多家医院物资紧张,请求支援!》
https://mp.weixin.qq.com/s/rZT_TOwAM8KI4njyV8z2Qw
《湖北省 44 家医院防护物资求助信息汇总》
https://mp.weixin.qq.com/s/EmDnJVak0MQ0W0N9aRbfHw
b.阿里人组织的民间捐赠 (石墨版本):
https://shimo.im/docs/wDtQpGCgghWkgVxD/rea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c.淘宝搜索“武汉加油”,会自动跳转到绿色口罩界面,购买后会直接送到武汉(用自己默认地址就可以)
d.企业组织开通物资捐赠信息协调通道,如三联:
4.微信“疫情督查”入口可举报
在微信支付里打开“城市服务”,热门服务里就有“疫情督查”,若发现瞒报等情况可直接举报。
抄录一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许纪霖教授的旧访谈。
非典时刻的反思
访谈人:成庆 受访人:许纪霖
《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28日
成庆(以下简称“成”):这次的非
典疫情从广东的一个地方性事件演变为一个全国性规模的事件,无疑有很多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您对这次事件中发生的哪些情况印象非常深刻?
许纪霖(以下简称“许”):在这次非典的灾难面前,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知识分子通过签名和文章表达了各自的态度,有些态度是肯定政府的,而另外一些的态度是批评性的。我在想,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在危机时刻,除了立场和态度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反思。现在非典的疫情还没有结束,中华民族还继续在与非典病毒作艰苦的斗争。这虽然是一个公共卫生的危机,但在公共卫生危机的背后,事实上还潜伏着我们这个社会多少年来所积淀下来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
成:我在报刊媒体上看到很多关于非典方面的评论和报道,但是一般都是从公共卫生的危机角度出发的,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则是从政府职能出发的,而您所讲的从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角度反思非典疫情的文章则很少看到。
许:我想重点讨论一下至今为止还很少有人谈及的民族国家认同、社会自组织的建立和危机中的个人信念这三个问题。纯粹是偶然的原因,我个人在最近三年里,命运安排我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震撼全球的国家危机,一次是这次咱们中国的非典危机,另一次是2001年美国的九一一事件,那一年我刚好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与美国的民众一起经历了那场同样是突如其来的国家危机。今天我想通过比较这两场危机,提出我的一些反思,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 关于民族
许:首先我想谈一下危机下的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产生只是近一个多世纪里的事情,以前中国只有“国”和“天下”的观念,这个“国”指的是一家一姓的王朝,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有着确定主权、疆界以及特定文化传统的国家观念。“天下”这个观念按照儒家来看就是华夏文化传统,在传统士大夫看来,“天下”的观念是高于“国”的观念的,各方蛮夷只要接受华夏文化,都能成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现代的民族主义观念在欧洲也是19世纪的产物,按照民族主义理论的经典代表者盖尔纳 (Ernest Gellner) 的看法,民族主义的渊源在于现代性,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合法性原则之一(另一个原则是经济成长)。
民族主义意识通常是在危机时刻迸发的。法国人的现代民族认同是在保卫法兰西、高唱《马赛曲》中产生的。中国也是这样。最早是在1894 年甲午海战失败,刺激了梁启超等新派士大夫萌发了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认同。1919年巴黎和会的失败,又激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民族主义意识扩展到整个知识精英,特别是青年学生。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种民族国家的认同直到1937年日本侵略以后才开始产生,鬼子来了!才使得一般百姓感受到自己与国家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现代民族认同到抗战以后才普世化。1945年以后到现在,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基本上没有遭到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民族生存的整体没有受到威胁。但是,就在2003年的春天,中华民族再一次“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整个民族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是人类世界的敌人,而是未知世界的微生物病毒。但它像日本鬼子一样,如果民族不团结起来,我们就会受到它的统治和奴役,甚至毁灭我们整个民族!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时刻,是重构民族国家认同的最好契机。
成:我们可以看到,民族认同是一种被建构出来的意识形态,虽然它也依托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上面,但是它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来保持这种民族认同的长期性和稳固性。
许:民族国家的认同回应的是每一个国民的身份确认的问题。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权利自由主义将人抽象为权利的主体和理性的主体,但现实中的人不仅是理性人、权利人,同时也是有情感、有文化背景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民族国家的地域之中。他必须获得一种文化的和民族的归属感,否则无以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
美国这一民族是在独立战争中被想象和建构起来的,但共同体的想象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国旗、国歌等一套仪式不断地强化和巩固,否则很容易被淡忘。每隔四年的奥运会,美国人之所以如此疯狂,因为这是一次周期性的想象和复习民族认同的机会。九一一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民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达到了极点。他们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受到攻击的不是纽约,而是整个美国。他们急于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国家的忠诚。最直接简单的表达,就是每家每户悬挂星条旗。平日也有人挂国旗,一般这样的家庭被认为是保守派。但九一一之后,连自由派也在自己的家门口、汽车前挂国旗,通过这个象征性的举动表达他们在国家危机的时刻对共同体的忠诚和认同。
从美国回来以后,有很多人问我,美国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我说,不是自由,也不是民主,这些都没有超出我的想象,但美国作为一个政治社群,在危机时刻表现出来的一种超党派、超种族的社群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物资支援信息
a.丁香园(千万医务工作者的网上家园)平台汇总的物资求助信息:
《武汉多家医院物资紧张,请求支援!》
https://mp.weixin.qq.com/s/rZT_TOwAM8KI4njyV8z2Qw
《湖北省 44 家医院防护物资求助信息汇总》
https://mp.weixin.qq.com/s/EmDnJVak0MQ0W0N9aRbfHw
b.阿里人组织的民间捐赠 (石墨版本):
https://shimo.im/docs/wDtQpGCgghWkgVxD/rea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c.淘宝搜索“武汉加油”,会自动跳转到绿色口罩界面,购买后会直接送到武汉(用自己默认地址就可以)
d.企业组织开通物资捐赠信息协调通道,如三联:
4.微信“疫情督查”入口可举报
在微信支付里打开“城市服务”,热门服务里就有“疫情督查”,若发现瞒报等情况可直接举报。
在这个既是灾难时刻,也是充满希望的时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有决心有技术有经验,全国一起行动,大家各自做好,就一定会快快的好,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