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调整后的阿里打响了新年助农脱贫第一枪。
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宣布调整组织架构,数字农业与盒马、乡村事业部等业务打通,超过20个业务单元的助农业务得到聚合,构成了一张城乡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助农网络,阿里巴巴的助农脱贫迈上了数字化升级的新台阶。
在官宣后的一个星期(也就是12月26日),淘宝天猫宣布本届年货节将于2020年的1月2日正式启动,并立下三个目标——帮全国农民包销至少3亿斤水果;让每位参与其中的农民过年前至少再增收1000块钱;让消费者与家人共享原产地美味。
1月10日,天猫年货节组委会宣布,截至1月8日,已经超额完成目标,年货节一共帮全国农民卖出了3.8亿斤优质农产品,让每位参与其中的农民过年前增收了1037元。
三个目标,让天猫年货节直接变成了农货节。相较于外界所关注的盒马侯毅向B2B事业群总裁戴珊汇报,我更关心的是阿里农货节背后所依靠的是什么?要知道,每年的年货节不仅是释放内需的最好时机,更是平台在整个商业操作、生态系统、供应链等硬实力的综合比拼。最初,阿里敢立下这样的Flag就不怕被打脸吗?

(在“寸土寸金”的手机淘宝首页,专门为国家级贫困县开了入口。)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阿里涉农业务迎来首秀】
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地区较为突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大国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只要农民富起来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也就相对好打了许多。而国家领导人也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这一领域的数字化能开拓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新增长空间,有效助力兴农脱贫。
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城市中的人群能够买得到原产地的货品,但在本质上,消费端与供给端的关系和链路仍然处于不平衡、不透明当中。由于数字化的程度不高,导致在整个交易链路中渠道商掌握绝大部分的话语权,供给侧的产品价值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而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后的阿里,直接火力全开将助农扶贫提到了一线,用大数据重塑“产、供、销”整个产业链,缩小供应链成本,让农户获得更高收益,过个丰足年,让消费者能够在年货节中买到优质的年货。
年货节是打开农货需求量最重要且最频繁的场景,也是本届阿里涉农业务的首秀。作为2020年助农脱贫的第一枪,天猫年货节正在用实际的行动帮助农民富起来,缩小数字鸿沟,促进中国经济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阿里巴巴海南火龙果数字基地农民用手机“种”地。)
【首届天猫农货节背后是阿里的数字化创新】
实际上,有关阿里助农模式的“亩产一千美金计划”还是由马云所提出的。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阿里“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超1亿人口,孵化了超2500个农产品品牌。

(“开心农场”创始人郜韶飞与阿里共建数字农场,鸡尾柚首次直供天猫年货节。)
阿里巴巴在全国落地1000个数字基地,其功能主要是聚合供应链能力,与阿里线上销售渠道和新零售渠道融合。官方报告显示,2018年,天猫、淘宝占据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75%的市场份额。
而这背后,都是来源于阿里对农货节的重视,对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搭建,对数字红利的普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要求,在数字经济体内,通业务、通文化、通技术、通人才、通组织保障,确保“一张图、一颗心、一场仗”。
根据我的观察,组织架构调整后的阿里经济体核心涉农业务矩阵正是包括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流通、数字化销售、数字化金融的数字农业并辅以淘宝天猫平台的赋能以及阿里巴巴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铺设。这一矩阵的构建,让阿里拥有数字时代的新基础设施,让其能够在助农业方面实现产供销的全链路数字化。
数字时代,阿里巴巴搭建了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底座、以淘宝天猫为平台、以提升内需的趋势为导向的全生态助农扶贫业务版图。换句话说,2020天猫年货节的背后源自于独特的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数字化的技术、平台赋能以及紧抓内需的敏锐度三者的互相融合与促进。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的初心从未改变】
数字技术与商业结合最奇妙的化学反应,莫过于让那些很难享受到数字化红利,处在价值链末端的个体“上车”。这也是阿里巴巴在商业价值之外,给全中国的农民创造增收空间,给整个农产品产业带来数字化红利,赋能普通人巨大的社会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你才能深刻理解到张勇所说的“公司创立之初定下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并未改变”这句话的真意所在。
数据不会说谎,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阿里巴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阿里全平台农产品上行突破2000亿元,淘宝天猫稳居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第一平台。在数字化引擎驱动下,预计2022年,阿里全平台农产品年销售额有望达到4000亿元。
本届的天猫年货节上,你会看到处处展现着阿里的初心和数字化能力:来自阿里巴巴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和全国贫困县的4000多款优质农产品将会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聚划算的黑猪肉只需每斤24.9元;用户登录天猫农场,就可化身“农场主”,跟农民“一起种水果”。每种成一棵果树,将免费换得一箱“基地直供”的高品质水果。据了解,阿里在全国落地的1000个数字基地,大部分位于贫困地区;拥有8亿用户的手机淘宝,在“寸土寸金”的首页专门为全国贫困县开通“土货鲜食”频道。砀山梨膏、礼县蜂蜜、普安红茶等国家级贫困县的特色农货,在年货节期间推出了第二件半价等活动。

(这次年货节变成了农货节,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助农。)
我认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强大之处就在于能够通过发现消费产业的新需求进而带动新制造供给。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新制造供给所带来的新消费,并不仅仅是原有消费的数字化,而是真正带来了新消费增量。而这些增量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走向消费经济、体验经济的巨大推动力。
【结束语】
马云曾说:“年货节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辛苦了一年的农民朋友年底有一个好的收入,让城里的人能买一份家乡的特产,减一份乡愁。也让农民出身的快递员们,年底能够腰包鼓鼓地回家过年,让城里的过年味道能够浓起来。”
“让农民过个好年”这句话说起来很简答,但实际操作起来就很难。你需要具备足够大的能量,覆盖于供需两端、深入到每一个环节,是一次平台实力的综合大考。
而从此次的天猫年货节的种种动作和迹象来看,阿里正在激活农村产业的数字化价值。
王冠雄,新经济观察家、意见领袖,首个竖屏科技脱口秀雄辩·科技show主讲人、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4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